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十四五”期间共建友

央视新闻:10月2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九九”,也是国家法定的“老年人节”。 “十四五”期间,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也持续加深。到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1亿。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推进老年社区、敬老院老龄化,优化老年人出行环境,努力营造老年社会环境。 “十四五”期间,全国对62万户经济困难的残疾老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为224万户生活困难的残疾老人家庭完成了Aof储蓄安排。今年以来,不少地区纳入储蓄安排纳入贸易补贴政策。通过安装防滑扶手、智能报警设备等设施,改善了老人的居家护理环境。 如今,老年人居住的社区也是朋友。 “十四五”期间,我国正在开展国家示范老年社区创建。建设示范社区5000个,对老旧社区实施无障碍改造,老旧建筑安装电梯12.9万部。 共建友善社会:志愿服务让敬老院环境更加友善 除了让居住环境更加友善外,各地还纳入志愿服务资源,加强对在家自理老人的看望和照顾。 山西省晋中市通过新青年大学志愿者联合服务中心,汇聚了3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高校开展社区老年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们不仅一步步教老人如何避免电信诈骗,还教他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注册、使用地图导航、拍摄短视频。 除了使用智能手机外,上门义诊的免费也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志愿项目之一。医疗志愿者定期来到村里的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 晋中新青年大学志愿者联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韩俊明表示:“志愿者来自社会各阶层,未来我们计划继续加强各类社会资源整合,扩大志愿服务范围。” 共建友善社会:时代地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出行无忧 在阿吉期间新年期间,如何让老年人“敢出门、出门舒心”? “十四五”以来,我国大幅改善无哈朗老年人交通服务,扩大“一键打车”等服务范围。天津专门针对老年人出行需求,打造了“适合老年人、适合无障碍出行”的地铁服务体系。 针对以往老年人乘坐地铁面临的寻路难、上下楼梯不便等普遍问题,天津完善硬件设施,推出“爱心预约”、“一站式陪护”等服务,打造老年友好型地铁服务。在天津地铁2号线,工作人员广泛收集老年人乘坐地铁的需求和痛点,列出无障碍设施改善清单。 目前,RA天津地铁二号线设施覆盖率已达100%,并开通了“爱心预约”服务通道。乘客可通过手机软件提前预约进出地铁站的陪护服务,进一步解决行动不便的老年乘客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共建关爱社会:储蓄银行让老年人创业无障碍 随着支付方式的多样化,不少老年人因不熟悉手机银行的操作,在办理金融服务时面临各种困难。 “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储蓄金融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不少金融机构的业务网点完成了与老龄化相适应的变革。浙江丽水从2021年起启动金融服务体系适应人口老龄化行动。转型的影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起,丽水市将通过硬件改造、服务升级等多项措施,构建市、县、村三级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一家银行网点,81岁的向美萍刷了号码机,柜台自动打印出一个以Z开头的“号码”。随后,网点工作人员主动引导他来到专门为老人设立的加油站。填写信息后,他优先于“老人优先柜台”办理业务。 除了让加工过程适合老年人外,各分店还设置了无障碍通道。 2021年以来,丽水市资助全市银行网点改造无障碍通道等老年设施80余项。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成年人,工作人员还可以携带便携式设备来提供他们家中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