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艘龙舟和5000名桨手沿河巡游。海岸上还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水清、岸绿、游客众多,木兰溪这条惠及居民的“幸福河”,却成了一条不诚实的“洪水河”。
木兰河发源于戴云山,向东流入大海。这是莆田市的“母亲河”。但由于这里群山环抱,山谷纵横,河道多急而狭窄,历史上经常发生洪水。
1999年10月中旬,第14号超强台风迎面袭击莆田,导致木兰溪泛滥。一夜之间,整个流域近6万栋房屋倒塌,45万公顷农场被淹。
普兰市的洪水场景。 (档案照片)
这场灾难牵动着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的心。代理省长立即赶赴莆田指导救灾工作。在木兰溪爆发的历城区张镇村一带,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是时候考虑全面消除木兰溪的洪水问题了!”
事实上,早在1957年,木兰溪治理工程就被提上日程。然而,40多年来,尽管进行了五次规划、两次可行性研究、两次启动,但由于“偷工减料、走直线”的问题,始终没有取得进展。
实施“削弯调直”,原有16公里河流将被削减近一半。河流流速会加快,mgA河流的爆炸力也会更强。此外,堤坝需要建在松软的淤泥地基上。在国内还没有成功。
防洪,科学先行。为此,习近平先后四次来到木兰溪实地考察,并详细了解木兰溪的情况。邀请国内水利监管专家设计全国首个木兰溪管理实物模型进行试验。
1999年12月,习近平实地考察并分析试验结果,认为条件已具备开工建设。 12月27日,木兰溪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习近平在木兰河上安排了当年冬季冬春冬建义务劳动现场,与当地6000余名干部群众和官兵一起参加自发劳动。
他在现场说:“今天是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工的日子,我们来这里参加劳动,目的是推动整个冬春防洪高峰期。另外,我们支持木兰溪改造和这个工程的建设,让木兰溪的未来成为造福人民、建设人民的家园。 ”
木兰溪防洪工程施工现场。 (档案照片)
2011年,木兰河下游防洪工程全面竣工。下游20万多公顷平原、70个行政村、近百万群众不再受洪水困扰。
2023年,台风“杜苏里”带来的一场阳光——暴雨打破了福建历史记录,但木兰河水系限洪蓄洪,大坝拒洪峰,防洪取得了巨大成效。
木兰溪畔是居民休闲的选择。人民网记者林英 图
兴水利民,由习近平亲自推动的木兰河治理工程结合起来、完善起来、发展起来,不仅实现了白人民消除洪水的千年夙愿,也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工程。当地绿色发展、质量发展的抓手。 2024年,木兰溪入选全国首批幸福江湖留存案例之一。一座人与自然相契合的现代化城市也在小溪中悄然崛起。 (任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