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以务实行动坚定践行多边主义

10月3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图为庆州新闻中心外观。新华社记者 姚其林 摄 习近平主席日前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从高位提出“五个共同”,即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营造开放的经济环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共同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共同促进包容普惠发展。习近平主席通过的重大倡议高瞻远瞩、响亮有力,有力回击了逆全球化言论,为亚太地区共同发展、融合发展指明了道路。我们用行动践行行动,推动建设。我面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逆流,中国始终是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持续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贡献中国方案。 我们要坚定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平台发挥更大作用。以此为契机,习近平主席在9月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呼吁各国“践行多边主义”,共同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那个月,中国宣布在当前和未来的世贸组织谈判中不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进一步表明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立场和核心国家的责任。 10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越是风雨飘摇,越要同舟共济”。他系统阐述了多边贸易体制共同保障等重要主张。这些重要举措和举措相辅相成、相辅相成,昭示了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系统思维和坚定决心。 促进开放型经济环境。当前,该地区经济呈现出排他性、阵营化的单极主义倾向。对此,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开放,致力于构建公平包容的开放经济环境。特别是中国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创造了全球最大的区域贸易规模,并通过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等关键领域的制度变革,为地区企业营造了更加高效、透明的贸易环境。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寻求加入全面渐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并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内法规和高标准经贸政策的协调,为地区内各项协定的兼容和互联互通创造了现实条件。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产能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形成超越地缘政治界限的共同利益网络达里斯。这种以发展为重点、以中国联通为手段的区域合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封闭性“圈子”政治的经济基础,为构建“链与链”相连而非“圈与圈”对峙的经济合作新格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提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联通衰落”的风险持续累积。中方始终强调加强沟通和政策协调,促进合作,致力于在高水平开放中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在具体实践中,中国通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供了平台和路线。国际供应链推广博览会并发布全球供应链推广报告。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协议,扩大了供应链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范围。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蒙俄经济走廊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有效打通区域互联互通瓶颈。此外,中国持续推进新型陆路走廊和数字港口网络建设,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水平,为发展开放稳定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促进贸易数字化和绿色转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深入发展试点转型、数字化、绿色化日益成为全球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贸易数字化方面,中国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全链条融合转型,加快推进无纸化贸易、智慧海关、跨境数据高效流动。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共建开放包容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促进各国在数字身份验证、电子单证互认等领域相互依存,为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制度便利。在绿色贸易方面,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和单边环境标准。推动加强绿色产业合作推动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共享清洁能源技术和绿色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 促进全球包容性和包容性发展。中国始终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中国通过深化南南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系统性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等发展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不断优化包容性的国际政策和发展安排。中国通过实施关税优惠、加强能力建设、促进技术转移,有效增强了各国内生发展动力,为建设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构建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格局。 明年,中方将在深圳主办并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以开放包容化解发展困难,以协调融合凝聚合作力量,以互利共赢汇聚发展动力,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屠宏,作者为南开大学APEC研究员、中心副主任、天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部首席专家)